賺錢 在一般人看來,長春的經濟發展并不好,在東北經濟格局中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一直默默無聞的長春,其GDP總量早在2017年便超過沈陽(2017年,長春GDP總量為6530億元,沈陽GDP總量為5865億元)。雖然在2019年,沈陽再次反超長春,但是到了2020年,長春的GDP總量達到6638.03億元,再次超越沈陽,成為僅次于大連的東北第二大城市。 圖源.pexels 與此同時,長春與東北第一大城市大連的經濟差距也在不斷縮小,2020年,長春的GDP總量達到大連的94.4%。 傳統大哥,大連 ﹀ 圖源.pexels 長春的經濟是怎樣實現崛起的?未來長春能否超過大連成為東北第一大城市呢? 做大做強省會戰略,促進了長春的崛起 從2016年開始,吉林省就提出“一主六雙”戰略,做大做強長春都市圈是吉林省的主要戰略。2020年6月,公主嶺市最終由原來的四平代管,變為長春市代管,做大做強長春的戰略開始正式實施。 吉林為何要做大做強省會長春呢?長久以來,吉林各個地級市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做大做強省會便成為身處內陸的吉林省最后的選擇。 長春可以說是吉林強省會戰略下的得利者 ﹀ 圖源.pexels 事實證明,吉林省的戰略是卓有成效的,在2020年上半年,長春的經濟總量、城市總面積和全市總人口,便超過沈陽,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第一大省會,公主嶺并入長春之后,長春的全市總人口數量達到854.4萬人,這意味著長春將向著千萬級人口的城市邁進,以長春為中心的超大型城市圈逐漸開始成型,做大做強長春省會的戰略,也就成為長春經濟崛起的先決條件。 工業逐步優化,是長春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 2020年,長春汽車工業實現累計產量265.45萬臺,僅2020年前三季度,長春汽車開發區汽車工業實現總產值3427億元,同比增長16.8%。至此,長春已經成為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產值最高、最為發達的汽車工業中心。現如今,長春國際汽車城的戰略規劃也初見成效,這也成為長春在2020年經濟發展的引擎。 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載重汽車在 長春一汽車制造廠下線 ﹀ 今天的長春很好繼承了汽車工業的基礎, 奧迪、大眾紛紛在長春建廠 ﹀ 圖源.pexels 在汽車工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在2020年,長春的光電產業、有軌電車、醫療制藥、新材料等產業也形成集聚效應,并逐漸成為其優勢產業,而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在2020年的啟動,也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實體工業發展的同時,長春以影視文旅、生命健康、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為核心的長春國際影都的建設在2020加快了速度,這也穩步提升了長春的城市競爭力。 數字經濟 ﹀ 圖源.pexels 影視文旅 ﹀ 圖源.pexels 2020年,長春規模以上的工業產值增長8.5%,在全國主要工業城市中名列前茅。工業結構的優化和發展也就成為長春經濟崛起的關鍵所在。 政策紅利的優勢 從2003年開始,國家開始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對東北加大扶持力度。然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北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卻依然沒有擺脫低迷的狀態,反而出現經濟下滑的態勢。 圖源.pexels 在東北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長春的表現卻格外亮眼,2017年,其經濟增長率達到8%,遠超同期的大連、沈陽和哈爾濱。在良好的經濟形勢下,長春被寄予厚望,一些政策開始向長春傾斜。 2020年4月27日,國家批復同意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的申請。2020年6月29日上午,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全面啟動,根據協議,示范區內將建設多個專業產業園區,加強中韓兩國在新能源汽車、醫藥、食品、5G等領域的產業鏈協同合作。 醫藥、食品、5G等領域的產業鏈也有協同合作 ﹀ 圖源.pexels 建設更好長春 ﹀ 圖源.pexels 在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穩步推進的同時,同樣在2020年,長春也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獲批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這對于長春的物流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這定將促進長春由“物流節點城市”向“中心樞紐城市”轉變,提升物流對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支撐作用。 高密度的路網成為了長春物流支撐的基點 ﹀ 圖源.pexels 綜上政策紅利的優勢,也成為長春經濟崛起的保障。 有可能超越大連成為東北第一大城市嗎? 2020年,大連的全年經濟增長率僅為0.9%,而長春的全年經濟增長率則達到3.6%,長春相較于大連,有什么優勢呢? 首先,長春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相對較低,而大連的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則超過50%,外貿對經濟大局的影響舉足輕重。2020年,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影響,大連經濟開始面對國外訂單不足、資金周轉困難、原材料采購渠道不暢、產品出口受限等問題,這無疑讓大連的出口經濟陷入困境。 而整個吉林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13年之前最高僅為19.19%,長春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相對較低。因此,在2020年,長春的對外貿易雖然也受到疫情的波及,但并未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全局。長春在新興產業的帶動之下,經濟反而實現逆勢增長。 傳統工藝對外貿的依存度大 ﹀ 圖源.pexels 其次,長春第二產業結構單一的局面逐漸發生改變,而大連的第二產業則愈發呈現出重工業為主的特點。 2008年,長春汽車工業累計完成產值237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7.5%。到了2017年,長春汽車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6015.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1%,汽車工業在長春工業中的比例逐年下降。 汽車產業當然有 ﹀ 圖源.pexels 在汽車工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的同時,其生物醫藥、軌道交通、光電子為主導的新興產業所占比例則逐年上升,依托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的建設,其新興產業的發展逐步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還有新能源等高新產業 ﹀ 圖源.pexels 反觀大連的第二產業,其比重最高的依然為石油和設備制造業,在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重工業的比重逐年提高,而通訊設備、計算機、互聯網產業等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的產業則發展十分緩慢。 大連的重工業比例還是比較重 ﹀ 圖源.pexels 最后,在東北中心城市的爭奪上,長春有著極大的優勢。我國目前有九座國家級中心城市,而經濟腹地廣闊的東北依然沒有一座國家級的中心城市,因此為振興東北經濟,東北一定會設立一座國家級中心城市。 在東北經濟最為發達的四個城市之中,沈陽地理位置雖好,可近些年的經濟發展形勢并不好。哈爾濱地理位置不佳,近些年的經濟發展也止步不前。大連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符合要求,但其地理位置不佳,距離東北腹地較遠,城市規模過小,對東北腹地的輻射也有限。 因此,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長春在東北國家級中心城市設立上無疑具有極大的優勢。倘若長春成為東北的國家級中心城市,這勢必會促進長春實現新的經濟增長。 風雪之中,方才見到長春轉型的成效 ﹀ 圖源.pexels 那長春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大連問鼎東北第一大城市嗎?單從數據上分析,只要在2021年,大連全年經濟增長率能維持在1%以上,縱使長春的全年經濟增長率能達到7%,大連也可以保住東北第一大城市的地位。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的形勢下,大連經濟將逐步得到復蘇,對外貿易也會逐漸恢復。因此,大連在2021年保持1%以上的經濟增長率還是有極大可能的。所以,在短時間內,特別是2021年,長春的經濟能否超過大連還是個未知數。 外貿重啟的大連,仍需要長春認真對待 ﹀ 圖源.pexels 即使長春在2021年經濟總量不能超越大連,但雙方的差距將會進一步縮小。在長期看來,隨著以長春為中心的超大型城市圈的建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長春超越大連也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了。 ![]() |
![]() 鮮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過 |
![]() 雞蛋 |
• 新聞資訊
• 活動頻道
更多
更多